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
23
06/09
百度或将推出全新AI对话软件“万话”
据独家获悉,百度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的AI对话软件,采用一对一的对话式聊天场景,名字叫做“万话”,据企查查显示,百度旗下关联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申请注册万话软件著作权。值得注意的是,百度信息分发平台总经理李小婉在今年5月举办的百度万象大会上表示,一款新的AI产品,将会在未来出现。对此,百度方面向Tech星球回应:感谢关注。公司确实申请了相关知识产权注册登记,但具体的使用规划,暂时不便透露。近一年来,百度在AI方面的布局正在加速。比如,百度在深度学习框架层面拥有飞桨平台,基于飞桨创建了67万个模型,构建起AI技术生态。另外,百度还开发出文心大模型,已经形成知识增强的ERNIE3.0系列、跨模态系列等底座模型,而基于文心大模型,百度在3月推出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并计划将多项主流业务与其整合,包括搜索、智能云、Apollo自动驾驶等,目前处于测试阶段。在AI聊天方面,百度在今年年初推出过一款名为AI虚拟聊天社区APP“小侃星球”,用户可以和虚拟人进行简单的聊天,虽然达不到深度的AI聊天,但具备了AI在社交场景的应用。除了上述AI功能在移动端的应用外,百度也在布局智能手表的AI场景。百度旗下的小度推出了一款名为“手表AI”的产品,定位是手表聊天AI与AI生活助手。可见,在AI大火的当下,百度已经在多个领域进行探索和布局。除了百度外,国内多家大厂也纷纷推出或计划推出自己的AI产品或大模型,包括美团、快手、字节、阿里等。来源:36氪文章转载于其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23
06/02
如何做数字化转型这件难而正确的事?
查理芒格说世界上的事分三类:正确的、错误的、太难的,而我们一定要做正确的事,剩下的事不用干。企业数字化转型难吗?太难了!对于企业的CIO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主要有两个维度:第一,要创造价值,如果不创造价值,仅仅获得结果没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数字化转型建设一定要以价值为中心;第二,是在选择路径的时候,要选难的路;也就是说企业数字化转型无捷径可走,不要总想着弯道超车;在当前大部分的传统企业中并未将数字化转型提升至战略高度,也缺乏运营管控能力来巩固数字化成果。首先来聊一下数字化战略;那么什么是战略?通俗点说战略是一个确定地点的事情,首先你要知道A在哪儿,很多人描述不清楚A在哪儿,就是今天你到底在哪儿是不知道的,当然就说不清楚B了。什么意思呢,当年大部分的传统企业做数字化都属盲目性、跟风性,企业管理层在未深入理解数字化深刻含义的时候听说隔壁老王数字化系统用的好,就以模仿、照抄的心理来做数字化,又总是喜欢用耍小聪明的模式希望实现在数字化之路上的弯道超车,例如某企业领导听到GPT的一些技术优势后,就马上表示要引进该技术,同时还想把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统统淘汰,领导以为用GPT来搞软件研发是非常快捷的,只要说句话就马上可以造一套软件出来,想要什么,GPT就能做什么,还养开发人员做什么.......所以在此心理下什么数字化战略都可以统统忽略,甚至管理层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做数字化,做数字化的价值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企业现状如何,缺什么,如何去实现等,只看某中台做的好,就马上做中台,根本不考虑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运营能力、业务能力是否能与中台匹配,更有甚者甚至连中台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只知道中台是最好的,而从不去考虑中台是否适合自己的企业,岂不知某企业已经在开始拆中台了,那么企业的中台之路该何去何从?估计没有一个企业领导说的清楚。如此做数字化,一开始就是在打乱仗,不断的更换系统,重复建设,瞎折腾,数字化最终要实现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估计也就是那四个字:降本增效!所以说,盲目做数字化,不是企业自己踩坑,就是被第三方坑!如果确定了数字化的战略目标,也就是说确定了地点目标之后,有无数条路可以过去。在选择路径的时候,有容易的路,有难的路,该如何选?模仿复制?弯道超车?还是蹚出一条适合自己企业的数字化之路?前两项简单,但事实证明是不可取的,所以只有最后一条路:要选择难的路,成功的几率其实是高的。众所周知,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而非如某些领导想的那样就是买软件而已,大量的企业数字化建设失败案例证明:干掉数字化的不是技术,而是企业内的内卷与灰度。内卷很好理解,例如一些头部企业,数字化队伍已初具规模,甚至成立了企业内部的科技公司,看似数字化搞的风风火火,在内部业务部门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满足业务需求,科技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大规模带来的却是高成本,在降本增效模式下团队规模与价值的矛盾愈发突出,再加之企业对科技公司的定位模糊,所以问题产生了:内部科技公司是服务于企业还是开展对外业务创造盈收?是开展对外业务创造盈收还是定位于内部服务?很多企业看到其他软件公司销售做的风风火火,于是给内部科技公司强派市场销售任务,岂不知开展对外业务前期需要市场投入、需要一个营销期、需要专业市场人员、对外服务团队、需要一个成熟的产品体系,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外经营就意味着难以对内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服务,结果可能就是对外市场开拓一塌糊涂、对内服务被业务部门吐槽满地,在内外夹击下,科技公司愈发被动,在企业领导眼里更无价值可言。但如不开展对外盈收业务,定位于服务企业内部,那么可能面临的局面就是:1.由于企业业务不断萎缩,在内卷模式下,业务部门数字化需求停滞,数字化团队将面临无事可做的局面;2.基于人力成本的压力,数字化团队极有可能会被降薪,而降薪则意味着团队成员的被动流失;3.内卷模式下,其绩效考核内容制定的将更加严苛,因为不会让数字部门一枝独秀;这样造成的结果可能就是数字化团队会再次被优化,要知道企业培养一支懂业务懂技术懂企业懂行业的稳定的数字化团队是非常困难的,团队成员需要3年以上的磨合与学习方可达到上述要求,但在内卷模式与经济指标的双重压力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奈、无助,只能被迫接受,数字化人员的流失,特别是开发人员的流失,在技术方面是重大损失,极有可能将企业数字化建设成果付之东流。所以不难看出,数字化转型之路将坎坷异常,内卷决定方向,内卷抹杀价值,内卷极有可能将一切归零,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就是败于内卷。当前的大部分企业对数字化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行动上都缺乏足够的认知,大都浮于技术层面,想当然的思维也造就了信息部门沦为“背锅侠”,数字化转型失败难道都是技术的错吗?其实在企业内部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又心照不宣的默认信息部门来“背锅”,这就是转型变革的管理博弈,数字化转型其实也是企业资源之争、利益之争、也是一种权力的游戏。数字化转型失败,除了技术本身的原因之外,最大的原因还包括一部分管理者及基层员工的消极应付与暗中破坏,究其原因就是数字化所带来的变革与转变:数字化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与习惯,特别是在传统行业里,传统办公模式已在某些管理层的意识里根深蒂固,不想转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例如,某些领导就是喜欢员工找他签字所带来的权利快感,而数字化改变了这一切,线上审批让“众星捧月”的感觉消失了,工作模式转变了,权利所带来的的优越感没有了,让某些管理者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于是消极抵抗来反对这一改变;数字化带来工作场景改变的同时,还带来了各种透明:能力透明;利益透明;效率透明;过程透明;从以上不难看出数字化带来的改变让某些领导层极度不适,能力、利益、效率及过程的透明化让某些人极度不爽,于是各种消极应付、暗中破坏手段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的建设进程,影响了数字化的价值输出,而企业在数字化运营管理方面的缺失,在制度管理上的不足与落地执行难,进一步加剧数字化转型建设的失败。企业领导要知道的是数字化转型是持续的、不断改进的过程,而非“即热型”。企业高层领导要通过过程看本质: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转型,即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工具、数字化运营手段实现管理的全面升级改革,但改革遇到阻力是意料之中的,而失败也决非偶然。意识是前提,融合是基础,转变是核心,而面对变革过程坎坷所采取的措施与决心才是成功的保障,这就是数字化转型的真相:企业转型变革的管理博弈!综上所述,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CIO需定战略、达共识、立标准、建制度、设模式、重运营、快迭代,同时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领导人必须坚持长期主义。来源:36氪文章转载于其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23
06/02
微信摊牌了
当蛰伏的巨兽摆出进击者姿态,广告、电商+本地生活、短视频+直播正由线到面推动微信商业化提速。近日,“两个动作”让一向低调的微信再次站在聚光灯下。一是广告层面,5月24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心”发布一篇“字少事大”的推文,核心信息有两点:公众号合作将统一至官方平台。2023年6月30日后,公众号与第三方商业合作应通过腾讯官方广告平台进行发布;若未通过腾讯官方广告平台发布,平台将按照运营规范等规则对相关内容和帐号进行限制。腾讯广告平台全量推入驻。若有商业合作需求,运营者、品牌方需在2023年6月30日之前入驻腾讯官方广告平台成为流量主或广告主,合规开展运营。翻译成大白话:微信正依托腾讯广告建立广告合作官方后台,使得所有平台合作形成统一出口,这样既能方便运营管理,也能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用以覆盖技术(如服务器)、人力、广告审核等方面的成本投入。作为对照,微信平台5%的费用比例在行业中与抖音、bilibili等平台基本持平,但低于小红书、知乎等平台10%的比例。另一则是本地生活业务,5月25日有媒体报道,视频号正在加速搭建本地生活服务组件,包括汉堡王在内的头部商家品牌,已在视频号直播间上线团购兑换券。对此,接近微信人士向虎嗅表示:“这块业务体量有限,目前视频号带货来自视频号小店的销售额占比已经超过90%,剩下10%是大量品牌小程序在经营,近期极小范围内测本地生活组件的接口能力,是为了更好地支持汉堡王这类商家的经营需求,谈不上战略布局。”事实上,今年2月微信放开接口能力时已被外界放大审视了一波,知情人士向虎嗅解释,“那并非微信下场做外卖,平台只是提供一种接口能力,把商家的服务接进来,具体‘门店快送’都由商家承接和履约,属于商家端提供的快送服务。”不过话说回来,这两个动作至少预示着微信商业化正在提速,既符合腾讯集团之于微信寄予的厚望,也是集团意志浮上水面的显性体现。微信发力“打”广告微信生态繁荣至今,“官方广告平台”似乎有点姗姗来迟——要知道,“花火”之于B站、“星图”之于抖音、“微任务”之于微博、“蒲公英”之于小红书,商业营销通过官方平台统一管理早已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然而,微信眼下全力推动腾讯官方广告平台依旧是两方面合力的结果。一方面,源于5月1日正式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合规压力。该《办法》第九条提及:“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下,诸如违规广告、用户投诉、合规、体验等问题可能随之而来,微信不得不升级自身的合规能力、加强管理——毕竟,广告审核有平台“兜底”能省去许多个人审核、了解的精力,最大限度从平台层面规避掉商品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微信视频号此前已在互选平台上线赔付规则。如广告主在订单不同环节取消订单,将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订单金额——等于说,创作者每完成一个环节就可以拿到对应比例的费用,最大限度保障了创作者权益。另一方面,则与其商业化焦虑关系密切。从用户体量来看腾讯无疑是“老大哥”,仅以其旗下微信、QQ两款王牌产品为例:截至2023年3月31日,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13.19亿,QQ移动终端月活跃账户数5.97亿——“用户即流量,流量换广告”这套模式为中国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泵血,腾讯也不例外。在此前财报电话会议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特别强调,公司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收入来源,“包括在广受欢迎的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与之对应,2022年7月18日微信视频号已正式上线原生信息流广告功能——中信证券此前预计,腾讯或将于2022年底开启微信视频号信息流广告,事实证明腾讯的动作显然快于这一预期。虎嗅获悉,微信搜索广告目前两个主要商业产品是品牌专区与信息流推广,PCG平台提供投放和商业化产品售卖业务支持,业务部门则提供产品形态支持和广告售卖支持。图源:视觉中国一方面,2022年12月上线的信息流推广,其商业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客户接受度高,可在微信生态内以定价形式进行投放,包括小游戏、落地页、原生页和小程序等,广告总规模占比超过80%。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微信搜索月活达8亿(微信公开课数据),日均页面点击量约4亿次(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数据),但低于淘宝和百度——有鉴于此,2023年微信增长策略包括业务、商业引流、广告推荐和转化套件4大方面优化组件设置,加强用户搜索认知,提高广告投放的针对性。具体而言,2023年的增长策略中,微信将从业务方面和商业流量方面入手,提高搜索量、商业引流和流量转化效率;广告推荐方面,微信将提高广告推荐效率,并结合视频号和搜一搜深入了解用户喜好,以提高广告投放针对性;转化套件方面,微信将提升产品性能、优化组件设置,并提供更多可选区域以提升转化,短期目标为60~70亿元。当然,这一策略落地驱动力来自两个核心板块:视频号和服务生态。2020年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曾反思微信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公众平台在很长时间里只有PCWeb版,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二是不小心将它做成了文章内容载体,缺失呈现短内容的方式”——于是,图文向短视频演化的时代浪潮中,视频号于2020年春节前后正式上线。如今,微信生态接连向视频号开放多级流量入口,不仅打通了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场景,而且朋友圈、推荐、话题标签、搜一搜、看一看、公众号、附近直播均为视频号设置了入口,连私域端的关注、朋友、名片页、发现页、微信群、聊天对话框也可一键进入视频号。有鉴于此,视频号已成为微信商业化不容小觑的“加速引擎”——腾讯在2023Q1财报中着重笔墨夸了视频号对各项业务收入的拉动作用。首先,视频号是拉广告的“好胚子”。财报显示,视频号平均eCPM(每一千次展示可获得的广告收入)高于其他短视频平台,吸引了新的广告主及现有广告主的新增预算;腾讯高管也在当晚财报电话会议上称,微信广告占据了腾讯整个广告收入的50%以上,尤其是视频号的收入在不断增长。其次,视频号成了数实经济的“增收点”。微信于2023年1月1日起,开始面向商家收取技术服务费,商家每卖出一单商品需在“视频号用户实付金额(含运费)+支付补贴”基础上,向平台支付一笔技术服务费——这部分视频号技术服务费收入已计入企业服务板块,而企业服务业务收入也于期内恢复同比正增长。另一方面,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显示,2022年7月推出的品牌专区整体占比约20%,主要服务电商、快消、生活服务、金融、游戏类等大体量客户。微信以CPT包周或包月形式售卖,按时长付费,品牌客户一般购买一个季度或半年时长,并以充值口径核算,是腾讯建立渠道心智和品牌效应的核心。具体而言,品牌专区通过定向搜索词投放广告,并已与公众号和小程序合作打通,可以直接引导用户进入公众号或小程序购买,实现二次转化。微信针对品牌专区客户主要从销售策略和内容生态方面进行客户转化。值得一提的是,5月10日,腾讯广告官方公众号低调推了一篇造势618的文章,但却“内藏乾坤”:今年618,腾讯广告与阿里妈妈将首次实现双边补贴,且微信历史性支持朋友圈一跳直达淘宝App——往小了说,阿里那边流量焦虑,腾讯流量池富庶,腾讯与阿里和则两利;往大了说,腾讯此次让步或将成为阿里推倒微信“外墙”的实质性动作,甚至成为改写流量潮向的不确定性因素。图源:视觉中国接着,5月15日,腾讯广告全流量通投升级,将“微信视频号”纳入通投范畴。至此,单条广告可以同时投放到视频号+朋友圈+公众号与小程序+腾讯平台与内容媒体(含QQ浏览器、QQ、腾讯音乐及游戏、腾讯新闻、腾讯视频)+优量汇等腾讯全生态广告版位。值得玩味的是,5月24日微信甚至低调上线了视频号推游戏功能——借助该功能,视频号主播可在任务广场领取任务,在直播时引导粉丝预约、下载、启动游戏,实现私域流量变现。此外,视频号团队最近也动作频频:从视频号小店商品卡片支持嵌入微信公众号,到正式推出“先用后付”功能,再到灰度测试运费险,一系列动作均在为视频号电商变现积蓄势能——可见,微信正持续为视频号提供各种入口互通和放权。对此,腾讯总裁刘炽平认为,视频号的商业化仍处于早期阶段,除了打赏和广告业务外,视频号通过直播切入直播电商,“视频号变现空间还很大”。觊觎本地,佛系试水?当字节、快手、小红书摩拳擦掌时,微信之于本地的觊觎也不再掩饰。5月25日,视频号尝试小范围内测本地生活组件,包括汉堡王在内的头部商家品牌,已在视频号直播间成功上线团购兑换券,团购商品已经上架到微信视频号商品中心——至此,视频号生态内兑换券交易、到店自主点餐、外送到家等本地生活基础服务逐渐完善。虎嗅获悉,视频号团购组件的开发过程有3种:a、商家自行开发;b、使用微信团购组件的免开发模式;c、寻找服务商进行开发。值得注意的是,餐饮商家投入本地生活业务整体开发成本和线下接入成本较高,需要入驻微信支付。现阶段,微信视频号团队服务产品分为接口对接与组件对接两种:接口对接依赖对方具备成熟的开发能力,大部分的餐饮商户不会自身进行开发,依赖其他服务商。不过,微信视频号团队会规定交互样式,租户只需要配置活动规则以及商品价格,微信平台会在团购组件后端代码开发方面进行优化,使没有经验的开发者开发时间少于1个月;至于组件对接,微信视频号团队负责接入组件,开发成本较低。后续活动推送以及达人带货也由微信视频号团队负责,因为部分商家并不具备独立带货能力,会导致达人数量与商家数量存在错配现象。当然,相较于小程序严格的审核流程,微信团购组件可免开发,商家能直接配置活动规则并发布商品;且微信小程序需要获得用户授权来获取用户信息,而团购组件则不需要。不过,大部分商家会选择服务商进行开发,主要源于微信团购组件支持商家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品牌定制,商家通过服务商方便加入自身品牌元素。事实上,视频号之于本地的觊觎,早在今年3月已埋下伏笔——视频号相关负责人曾在微信公开课闭门分享会上透露,5月份将正式上线本地生活组件,商家在视频号售卖兑换券可用于到店核销/自提或同城上门配送的业务场景,使得视频号本地业务的齿轮咬合越发紧密。虎嗅获悉,本地业务试水的一个重要背景源于:2022上半年微信视频号团队与微信支付团队对接本地生活业务,发现微信支付团队已具备现成能力,包括商家账号以及商家优惠券线下核销能力,对接成本较低。目前,微信支付团队的餐饮商户数量不到1亿户,具备本地生活业务投入意愿的商户占比为20~30%,本地生活业务渗透率主要根据商家入驻数量以及达人数量;且微信视频号优先合作的餐饮商户为快餐、正餐以及地方特色类餐饮,咖啡和奶茶商户在2022~2023年同比增长较高。不过,微信朋友圈有店铺POI,团购组件还没有店铺POI。现阶段,微信视频号切入本地生活业务的打法也是沿袭抖快比较成熟的两条路径:一是短视频+团购券的场景。内部逐步完善打法策略,既要综合评估流量、内容供给方面的优势,也要结合本地用户消费习惯及产业链能力——相较于美团,抖快本地业务逻辑更多基于内容,即短视频、直播引导消费者线上团券线下消费,随着渗透率、效率的提升才能吃掉多出来的增量。商家则需要在配置活动规则的时候选择投放城市,微信视频号会根据地区活跃用户数量取得一个上限值。二是直播促销的场景。在本地生活商家争夺中,多方势力已接近贴身肉搏,微信视频号团队本地生活业务主要拉拢的商户偏向于餐饮行业,正积极尝试获取餐饮行业头部KA,如汉堡王、麦当劳等连锁品牌,因为连锁品牌具备一定线下品牌的商家投入本地生活业务意愿较大,营销效果也较好。视频号目标是通过本地生活业务的运营加大行业服务商以及正常商户渗透率,提高团购商品的核销情况以及拉动微信视频号线下达人数量的增长。不过,微信团购业务主要衡量指标为商家和达人数量,不会直接关注行业市场份额。一位餐饮KA品牌服务商向虎嗅表示,微信视频号试水地区在湖南、广东、广西以及西南地区,源于这些地区品类集中度较高。“头部城市本地达人数量较少,使得部分具备资金及愿意投入本地业务的餐饮品牌(例如第一批试点商户陶陶居、海底捞自身缺达人)因缺乏达人资源而搁置了试水的推进计划。”图源:视觉中国虎嗅获悉,视频号部分快餐餐饮商家支付中腰部达人佣金比例高达10%,微信平台的补贴不会给予商户现金激励,大部分会给予商家流量扶持。这一困境正引发连锁反应:微信视频号具有开展本地生活业务资质的餐饮商户主要分布在广州和深圳地区,该部分商家后期是否投入本地生活业务与达人生态呈现正相关性,有鉴于此,微信团队的商家促达指标现阶段核心关注:交易渗透。不过,虎嗅了解到,即便微信视频号本地生活业务已在积极试水,但后续依旧会根据视频号整体生态进行调整或下架——至少,光环笼罩下的微信,裹上商业化的裘皮之后,越发像个世故的“商人”。至此,流量引领潮水走向的商业叙事中,本地生活在新(抖音、快手、微信)老(美团、阿里)玩家新一轮角力下充满雄性荷尔蒙。来源:虎嗅文章转载于其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23
05/25
AGI时代下,谁还会用小程序?
自2022年底以来,在ChatGPT于全球范围引爆“iPhone时刻”之后,身处时代变局之中的各路企业们也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需要自有「商业容器」(BussinessDocker)?当然,这种想法并非杞人忧天。其一,着眼未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绝不会是唯一一个对商业产生颠覆性的技术。技术迭代不断提速的另一层意思是,你曾引以为傲的账号运营被打入凡尘的可能性更大。其二,尽管不少流量盘子、商业形态的生态建设也在与时俱进,但这其实并不妨碍企业们基于自身能力,考虑自建私有产权的「商业容器」。毕竟,命脉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在瞬息万变中更加游刃有余。而说到「商业容器」,我们不得不提到微信小程序:作为离「商业容器」这一概念最接近的产物,小程序发布至今已逾6年,按照张小龙当年的说法,小程序的定位是“成为企业持续经营的一个工具”。然而多少有些意外的是,过去几年来,小程序既无法很好地缓解各类App的“入口危机”和“流量焦虑”,同时在打破“实体”和“虚拟”之间的“次元壁”上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眼下,AGI的大行其道,小程序的价值恐将迎来一次彻头彻尾的“重估”。01小程序的“初心”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天都有无数新鲜事物诞生,并使尽浑身解数撕拽着人们为数不多的注意力。因此,当再次提到小程序时,不少人会发出“灵魂一问”:是否有必要重新理解这样一个老物件儿?答案是肯定的。2017年1月9日,小程序上线前夕,一向沉静儒雅、不善演讲的张小龙,花了四个小时,阐述他对小程序的思考,仿佛将攒了一年的朋友圈一次性发完。遗憾的是,这场演讲中高度抽象、直击互联网产品本质的论断,并未如萦绕他身上的光环与“金句”那样广为流传。如果将整场演讲内容进行高度归纳,张小龙无外乎在说两个事情:一是小程序是一种全新产品形态;二是对微信生态的丰富。1、小程序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就能打开应用,用完即走,也无需卸载。”张小龙为小程序找了两个参照物。他谈及PC时代,不吝赞美之言地提及“www.web协议”。它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互联网上的“书同文,车同轨”。全世界任何商家、企业都可以用同一套标准,去建一个网站,去连接客户。第二个参照物是App。进入移动互联网之后,我们不再浏览网页,而是打开App。手机带来网民数量的激增,也衍生出了新的问题:一个人一天能浏览20个网页,却不会打开20个App,更不会为了一次服务下载一个App。况且App远比网页复杂,也将大量创业者拒之门外。因此,在张小龙看来,小程序是介于网页与App之间的一种产品形态,也是一套可以通用的技术标准和语言。换一个角度更能理解其价值:网页时代催生了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因为用户获取信息都是通过搜索。App诞生之后,Twitter、Facebook、微信、抖音、淘宝等超级应用出现了。哪怕看一眼这些公司的估值,便足以理解小程序的“野心”。张小龙还谈了互联网的下一站。他引用了比尔·盖茨的一本书名——《信息唾手可得》,来形容万物互联时,应用程序应有的样子。简单来说:今天我们大量的需求都是通过手机App完成,购物打开淘宝,点外卖上美团,聊天用微信……如果手机之外的其他产品可以联网,例如已经司空见惯的汽车和智能音箱,甚至进入元宇宙,商家如何向用户提供这些服务?我们又如何购物、点外卖、挂号呢?难道企业要在ios、安卓之外,开发N个版本的App吗?在张小龙看来,小程序是更优选择,有希望成为通往万物互联的钥匙。这种更为轻巧的产品,如果可以适配于智能音箱或者汽车等任何系统,那么消费者用语音就能获得信息和服务,实现“触手可及”的理想。只不过这里要强调一点,上述一切预期的前提和关键,是小程序必须足够开放、普惠,直至像“web协议”一样通用。2、小程序如何丰富微信的生态?“微信是工具,小程序是生态。”工具是容易被替换的,就像从iPhone12换到iPhone13。即便社交工具也是如此,不妨想想我们如何从QQ迁移到微信。生态是什么?是商家以此为“家”,将生意、客户的资源都放在这里。生态是不容易被替换的。可以说,是小程序让微信有了toB的能力,有了从社交工具走向丰富服务生态的可能性。举两个实例或许更容易说明问题。2017年,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年底,一款名叫“跳一跳”的小程序游戏创下累计用户量3.1亿,日活超过1亿的纪录。这一纪录在去年10月被“羊了个羊”刷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羊了个羊”最先发布在抖音上,然而,一个月,乏人问津——创始团队连钱都花不出去,差点放弃。中秋节临近,“羊了个羊”发布在微信小程序,一发不可收拾,席卷所有平台,当然也包括抖音。另一个故事是拼多多。黄铮曾直言不讳:“小程序是一个普适性工具,我认为,所有的电商都应该做小程序。”凭借微信的社交流量,拼多多通过小程序获取了3.5亿用户,甚至因此被定义为新物种“社交电商”。除了拼多多、京东这样的小程序之外,寄生于微信的还有有赞、微店等服务商,以及大量品牌自建的小程序商城。游戏和电商,是微信小程序中占比最高的:前者为微信带来宝贵的用户时长,后者促成了交易转化。而腾讯,在不自己下场做电商的情况下,做成了电商生态。一切看上去合理而完美,对吗?其实不然,开放带来的机会与封闭带来的“溃败”正在博弈其中。02小程序之于「商业容器」为何重要?这里还要普及一个知识。狭义角度上讲,百度算是国内最早提出“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互联网企业,这与小程序的理念基本一致,只不过那个时候百度将其称之为“轻应用”。直到2018年,百度才转而发力智能小程序,而相较于2017年年初便已上线的微信小程序,已晚了整整一年。回到当下,在面对势如破竹的ChatGPT时,普通公司该如何予以应对?之前有讨论就指出,不管是AI还是AR、VR等元宇宙,技术的迭代势必会带来商业形态的变迁,拥抱新平台固然没错,但这仍属于应激反应式的随波逐流。更有远见的做法是重新评估「平台与账号」的强依存关系,从「佃农」身份中走出来,学习IT行业经验,自己独立建设符合自己的一个「商业容器」,并泛在地运行在包括当下乃至未来的一切平台中。简而言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企业的诉求在于:一来是将所有的能力,打包进一个商业容器里。同时有一个后台,他能完成所有的经营;二来是以此在多平台运行。事实上,小程序已是最为接近于理想当中的「商业容器」的产品形态。不同平台赋予小程序的能力已经比预期都要强大。这是一种真正能够加载了平台能力的封装方式。但,恰恰是在多平台运行这点上,小程序“创业未半”,盖因领头羊逆向而行。03狭义上的小程序或成未竟的事业人是经验的奴隶,大公司的路径依赖常常力量惊人。不管张小龙如何强调小程序不是流量生意,在腾讯巨大的商业惯性面前,仍然显得苍白无力。坊间曾有篇文章流传甚广——《腾讯没有梦想》。作者认为,产品是产品经理的同理心、觉察力和想象力的混合体。伟大的产品需要价值观。然而,腾讯已经成为一家“资本+流量”构成的投行公司。连接万物的表象背后,腾讯的核心模式从未改变,就是流量生意。功利和短视使之难以做出伟大的产品。互联网流量见顶,与字节的竞争白热化之后,一些信号已经发生:◆2021年5月初,微信开放社区发布了一则通知,大意是小程序不再提供打开App的技术服务。简单来说,对创业者、商家而言,想要通过小程序薅流量,没门。要么把所有的生意都放进微信小程序,要么另寻出路。◆2022年底,马化腾在腾讯员工大会上说,视频号是全村的希望,以及要做好电商的“闭环”。◆2023年5月,微信官方号11日宣布,公众号可带货“视频号小店”,视频号小店的商品卡片可以插入微信公众号。种种征兆表明,微信正在变得越来越封闭和排他,努力成为一个“流量黑洞”——视频号+微信支付+小程序,商家最好“焊死”在微信里,从营销到交易全部在这里完成。这就回到了问题的最开始:尽管上面已经说过,张小龙希望将小程序打造为“企业持续经营的一个工具”,但从流量立场来看,小程序已愈发成为企业们的一种流量枷锁。当然,这也不完全怪张小龙,毕竟他做互联网产品的,不是真正做经营的。于是,微信小程序,也只能走向平庸化:6年的时间,腾讯没有探索让小程序成为普世、通用的技术标准,而是将它变成微信流量变现的商业工具之一。今天,问题正变得复杂而迷人:支付宝、抖音、快手、百度均加入广义上的小程序混战,微信却转身走向封闭。04未来的变局一二三未来的变局一:服务业数字化的黄金十年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规律: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已成共识。而消费的支撑就是服务业。服务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的生产效率提升非常缓慢——这个现象被称为“鲍莫尔病”(Baumol’sDisease),由经济学家鲍莫尔首先提出。他在论文中形象地说道:两百年前,生产一样工业制品可能需要很多人,现在机器就能完成。两百年前,弦乐四重奏需要四个人来演奏,现在它还需要四个人演奏。打破“鲍莫尔病”,提升服务业的效率和附加值,是保持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用好数字化的产品和工具的价值,在过去10年已经通过直播、外卖、电商、短视频得到验证。未来十年,仍然是服务业数字化的窗口期,仍有广阔空间。未来的变局二:小程序正成为互联互通最好的桥梁◆2021年底,快手与美团达成合作,快手上线美团小程序。对于通过美团小程序入驻快手的商家,点击其“本地生活”团购内的商品,会跳转至美团小程序进行交易。◆2022年8月,饿了么与抖音达成合作,抖音上线饿了么小程序。抖音用户可以通过跳转饿了么小程序点外卖。某种角度上,“拆墙”已是大势所趋,其背后自有来自于商家的经营压力,作为推手。一、商家经营正趋于碎片化、多元化。一间咖啡馆同时是餐厅、酒吧、书店,甚至是文创品牌,依靠账号体系,寄生单一平台的运营方式对他们非常低效。二、混合形态下的成本效率都不经济,商家无法承受在多个平台开设多个账号的形态运行,商业负担过重。商家的诉求会是什么?那就是自有「商业容器」,然后能像u盘一样插进不同的平台获客运行。这就是互联互通的根因。未来的变局三:chatGPT与低代码,小程序开发成本或将“坍塌”商业的本质无非是成本和效率。当一项曾经门槛很高,很昂贵的工具和服务,便宜到可以挥霍时,就是商业规则发生变化的时候。手机普及带来移动互联网。4G流量费降到地板价时,各类应用App随之繁荣。能应聘谷歌程序员的chatGPT出现,以及低代码的推广,小程序的开发成本和门槛,或将突破某个拐点。我们不妨设想,如果商家能够像开微博那样简单地使用小程序,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商家可以低门槛,甚至零门槛地实现数字化转型。”05「商业容器」or「商业变现」成重估关键启发张小龙提出小程序的“www.web协议”的发明者名叫蒂姆·伯纳斯·李,他也是第一个浏览器的发明者。今天的互联网世界能够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与蒂姆·伯纳斯·李免费发布源代码有着很大关系,他的无私使得web成为一个免费、开放、自由、共享的平台,连接了整个世界。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蒂姆·伯纳斯·李坐在一台NeXT电脑前,打出一行字:“ThisisforEveryone”(为所有人)。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完全背离了“去中心化”初衷,蒂姆·伯纳斯·李曾眼含泪水地表示:“互联网已经演变成一个导致不公平和分裂的引擎,它被强大的力量所支配,任由其摆布。”因此,这位本来可以功成身退的“万维网之父”开始他的人生反击,决定开发Web3.0(Solid),用以改善万维网只重视开放性,通过“单向链接”方式,不用信息源做任何的回应和许可即可以与其他资源链接在一起的问题。昔日屠龙少年,如今却道「闭环!闭环!闭环!」回到小程序,未来是走向广义的「商业容器」,还是成为狭义的某一平台的「商业变现」工具,或成为价值重估的关键点。来源:Techweb文章转载于其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23
05/25
水滴保冉伟:数智化是推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保险行业正在步入深度转型期,保险中介在其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我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规模从288.9亿元增长至441.8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1.21%。面对新一轮期待中的增长,保险中介该如何把握这一窗口期,实现“好又快”的发展,成为业内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日,在《今日保》主办的“2023中国保险中介发展高峰论坛”上,水滴公司合伙人、水滴保总经理冉伟表示,数智化是推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保险行业数智化进程中,保险中介应发挥更大的价值。三大驱动力推动“数智化”成行业发展必然趋势冉伟认为,行业数智化转型三大驱动力分别为:客户行为在线化、传统保险人力成本过高、AI等新技术出现。根据水滴保调研,客户通过互联网获取保险信息已成必然趋势,保险机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知乎/小红书等渠道比重提高。事实上,不仅80、90后这部分互联网原住民在线化趋势明显,中老年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程度也在逐渐加深。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22年底,50岁以上网民群体约为3.29亿,较三年前几乎翻了一倍。客户消费行为的变化,使互联网保险深度不断增加,用户在线的信息获取和交易行为,从简单保险产品延伸到复杂保险、甚至是家庭保障风险评估以及资产配置方案等领域。这也意味着,保险行业有机会进行全流程服务的更深度的数智化提升,以更精准满足各类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的保障需求。另一个显著的驱动,是人力密集型的传统保险展业模式亟待提效。调研显示,保险行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稳定在30%-31%之间。通过AI机器人、OCR(图像识别)、NLP(语音解析)等智能化工具提升人效天花板,或将成为优化险企结构性成本的有效方式。此外,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AI能力,为优化保险服务流程、促进保险行业降本增效创造了新的可能。冉伟认为,数智化进程中,保险中介应该发挥更大的价值。科技要素是非常具备规模效应的,可以作为公共设施输出给行业,能够大幅降低保险公司渠道建设的成本和门槛,尤其为中小保司释放渠道和技术成本压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水滴保的数智化实践:AI能力应用于保险多个业务场景何为“数智化”?冉伟介绍,“数”即数字化,“智”即AI智能。水滴保上线至今6年时间,已经累计服务了超1.1亿保险客户,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保险数据、理赔数据、医疗数据等等,水滴保将这些数据通过结构化提取形成独特的数据资产,这些数据资产也成为了构建AI能力的基石。冉伟提到,AI能力能否与保险行业相结合,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大量的数据以及合适的应用场景去训练它。基于水滴保的大数据,2019年开始,水滴保开始投入AI建设,目前已经搭建了专业的AI算法团队,其核心成员均来自名校,具有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近两年在OCR、NLP、音色克隆等领域,共沉淀了超过70项专利,这些数智化的技术能够应用到保险的售前、售中、售后各个场景。在售前,水滴保的CRM智能分配系统,利用算法能力,实现为客户分配最合适的产品,为客户匹配最合适的服务人员。在部分主要场景中,通过智能线索分配系统,能够为保险服务提效40%-50%。例如,通过对客户特点和偏好的捕捉,可以为其分配相近地域,或会使用同种方言的服务人员,以更好地提升客户体验。在售中,水滴保的智能对话机器人在保险行业已经达到领先水平,沉淀了数十篇行业专利。能够实现真人发声复刻,准确识别客户意图,并能根据上下文进行连贯对话。冉伟介绍,在过去,水滴智能机器人和客户的对话平均时长为2分钟左右,现在可接近20分钟,服务效率超出初级服务人员的水平,释放了30%客服人力。智能对话机器人+人工的组合,正在使行业的效率发生明显改变。此外,用户在线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之一,在于如何同用户建立更深入的联系。水滴保搭建的SCRM数智化私域运营系统,借助AI能力,形成了标准化、体系化、人机高效协作的SOP。目前,水滴保企业微信服务运营人员约在几百人左右,但服务了近千万的客户群体,这背后,即是人机耦合的SCRM运营系统支撑,它能够从获客、好友添加、聊天聚合、消息推送、消息群发等方面帮助保险服务人员解放双手,大大增加了单个服务人员多账号运营的效率。在售后,水滴保已建成从线上保险交易到保险理赔服务的全链路智能风控体系。聚合了200多个风控特征,不仅能进行实时用户风险识别,而且还能实现风险预测、分级和处置。一方面,可以为合作的保险公司拦截某些高风险客户,进行有效控费、减损降本;另一方面,在风险前置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进行产品供给侧的创新,例如水滴保上线的蓝海系列重疾险等针对非标体和次标体人群的保险。同时,对于客户来说,可以根据他的健康情况,为其智能推荐最优产品。冉伟表示,以上是水滴保数智化应用的几个典型场景,水滴保也在积极推进上述能力的SaaS化,与合作伙伴共享,“水滴保愿意开放渠道,客户资源、科技资源、平台能力,与行业同仁一起推动行业专业化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来源:鞭牛士文章转载于其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23
05/25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培育壮大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
近日消息,据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展望2023年数字中国发展工作。其中提到,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金融、贸易、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来源:鞭牛士文章转载于其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23
05/19
ChatGPT重磅发布iOS端,免费还没有广告,支持语音输入
当地时间5月18日,OpenAI突然发布了ChatGPT的官方iOS应用程序。官网显示,该应用程序可以免费使用,没有广告,支持语音输入。付费的ChatGPTPlus用户还可以接入使用GPT-4的功能。应用程序一经推出,很快登上苹果商店美区免费榜下载第二名,仅次于海外版拼多多。不过,这一应用程序目前仅在美国上架,官网称“将在未来几周内拓展至其他国家”,并承诺Android版本应用程序也即将上线。移动版ChatGPT拥有即时对话、定制建议、创意灵感、专业输入、学习机会等五大功能。与网页版一样,iOS应用程序设计相当简洁,用户可在其中开展对话,获得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景的个性化回复。许多用户反馈的一点是,移动端反应速度明显更快。来源:OpenAI移动版的一大亮点是接入了OpenAI的语音系统Whisper,目前支持英文、中文等多种语言输入,但暂时不能语音输出。当用户在不同设备上使用ChatGPT时,应用程序将在设备间同步历史记录。移动版ChatGPT目前对C端用户免费,并且也没有内置广告,用户“无需筛选广告或多个结果”就能获得即时精确的答复。这也许会让其他类ChatGPT受到冲击——如已经植入广告的Bing。网页版ChatGPT的付费对不少用户是个难点,如今的移动端付费变得更加容易了。移动版ChatGPT目前支持GPT-3和GPT-4。如果想要体验更多功能,ChatGPT提供了内购的“ChatGPTPlus”,每月19.99美金,通过AppStore即可购买。值得注意的是,移动版ChatGPT在其开机界面特别强调了其可能提供并不准确的信息,并且提示不要分享敏感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被AI训练师查看。来源:OpenAI事实上,后者也正是一些公司所担忧的问题。由于正在开发类似技术,担心泄露机密信息,苹果已经明确限制公司内部使用ChatGPT和其他外部人工智能工具。早在今年2月,就有传言称OpenAI正在研发移动客户端,但当时OpenAI还拒绝对此发表评论。但在谷歌本月10日举行开发者大会,公布多项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进展,开放聊天机器人Bard后,OpenAI似乎也感受到了压力,产品发布有了明显提速。本周内,OpenAI已经开始向所有Plus用户提供ChatGPT的联网和插件功能。不过,移动端暂时还没有联网,最新数据只到2021年9月。对于本次iOS应用程序发布,OpenAI在官网上写道:“我们朝着使命又迈进了一步,将最先进的研究转化为有用的工具,赋予人们权力,并让AI服务更容易被获得。”来源:36氪文章转载于其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