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用户为中心,任何技术升级都是在炫技,毫无价值可言。
2025年随着deepseek的推出AI技术可以说是火得一塌糊涂,而各大企业软件行业也纷纷搭上了这趟快车。在短时间内纷纷官宣其接入了deepseek,更有甚者已经再宣传自身的AI能力了,但问题就是是,这些所谓的AI功能,到底是真能解决问题,还是只是为了蹭热度?
老杨认为企业软件接入DeepSeek等AI技术,既有蹭热度的可能,也有真正为用户服务的动机,但问题是这种动机是否能真正的实现。
其实行业人士都看的出大部分的管理软件公司在短时间内官宣接入DeepSeek都是在蹭热度,动机何在呢?
第一,想通过蹭热度吸引用户关注,快速提升销量或估值;
第二,看到竞争对手接入AI,担心落后,于是匆忙跟进;
第三,技术能力不足,接口来凑,部分软件公司缺乏深度开发AI功能的能力,只能选择简单的接口调用这种方式来体现;
老杨认为如此做法对于企业管理软件而言无疑是在“饮鸩止渴”,对于企业用户而言什么开发过程如何来实现是不懂,只关注结果,软件公司如此宣传导致的后果就是企业用户被宣传吸引,可能为这些所谓的“伪AI”功能支付额外费用,但实际使用后发现功能鸡肋,未能获得实际价值导致失望和信任流失。此时企业用户对软件产品的失望会转化为负面口碑,可能导致对整个行业的技术能力产生怀疑。
作为企业管理软件应该知道的是AI是工具,不是目的。
AI技术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作为营销噱头。企业管理软件在接入或开发AI功能时,应该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思考AI如何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效率或降低成本。深度整合是关键,简单的接口调用无法发挥AI的真正价值。其实道理谁都懂,只是逃脱不了市场的卷。
企业管理软件加入AI接口或者开发AI功能本身是件好事,但问题是要以用户为中心,不能为了追潮流、为了AI而AI,AI卖点可以获取流量高曝光率,可以骗骗不懂技术的企业领导,但也会反噬。比如某软件公司宣称自己接入了AI,功能如何智能,结果用户发现,所谓的AI功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关键词搜索工具而已,根本谈不上“智能”,反而还很“弱智”,结果很快就在圈子里“臭名远扬”。
圈子里的人都知道AI功能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投入资源进行优化和迭代。软件公司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企业软件加入AI功能,绝对不是简单地接入一个DeepSeek接口就能搞定的事情。AI的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技术、业务、用户体验、数据安全等多个层面的深度整合。如果只是简单地接入一个接口,不仅无法发挥AI的真正价值,还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DeepSeek与AI技术当前很火,但应用了AI技术就真的能拯救企业管理软件吗?
老杨认为AI技术确实有潜力为企业管理软件带来显著的价值,但它并不是万能药。要真正提升企业管理软件的竞争力,必须从用户需求、业务场景、技术整合、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综合考虑。企业软件加入AI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用户的效率,比如分析大量数据,提供洞察和预测,帮助企业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但AI的效果取决于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如果企业管理软件的数据不完整或不准确,AI的输出结果也会大打折扣,但对于大部分传统企业领导而言是不懂这些的,他们不会在管理上做出变革,最终会认为是软件功能不行、是AI弱智。同时AI功能擅长处理结构化数据和明确规则的任务,但在复杂、模糊的业务场景中,仍然需要用户的经验和判断,所以有时候AI并不能解决管理者所有的痛。而最最关键的是AI不是“零成本”,开发真正实用的AI功能需要软件公司投入大量的成本,且AI技术更新换代很快,软件公司为此还需要承担技术风险,而这一切最终都需要企业用户来买单,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能够承担的起高昂的产品费用。
在企业软件热火朝天宣传AI、引进AI技术与其产品结合的同时,老杨认为很多软件公司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企业用户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在当前还是在以后软件公司都会面临如下问题:
1.高质量的数据:
如果企业原来的数据存在错误、不完整或者格式不统一等问题,那么即使软件具有了AI的功能,也可能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就好比用一堆烂材料盖房子,再好的工匠也很难盖出坚固的房子。
2.员工接受问题:
在大部分员工眼里认为应用AI技术及功能就是为了淘汰,所以会抵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软件的推广使用。
3.行业适配性:
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需求差异很大,有些行业的业务流程非常特殊和复杂,现有的技术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比如,金融行业对风险控制和合规性要求极高,制造业对生产流程管理要求严格,这些特殊需求可能需要企业管理软件进行深度定制开发,而不仅仅是依靠通用的技术接口就能解决。但深度定制开发又涉及成本、流程与管理变革,最终又会进入无解的死循环里。
所以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AI技术为企业软件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AI不是万能药,它的价值取决于企业如何应用。如果只是为了赶潮流,那AI充其量就是个“花瓶”;但如果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它就能成为企业软件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市场竞争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软件需要深度整合AI技术,提升智能化、个性化和数据驱动能力,同时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只有那些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深耕技术和服务的企业,才能在AI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源:36氪
文章转载于其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